忘记是最好的老师
【导读】 本文选自我曾经的一位老师的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。文章论述了老师的教育理念,阐明了中国式教育的一些弊端。是的,我们往往都是花大量的时间要去记住,然后又花大量的时间来苦恼我们的记不住。确实是有些东西我们不需要记住,即使记住了,没有在实践中应用,也会忘记。如果你读完了这篇文章,那就记住一句话吧: 凡是你记不住的 , 都是本来就不需要记住的东西。
文 / zhangdi china
我所施行的教育,其要点不在于讲授了什么知识,而在于给学生建立起来的思维方式。与其堆砌罗列知识点,不如把较少的知识以更加有机的方式整合起来。我们常常能看到学习了很多知识的人,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反而不如那些没怎么花时间学习大量知识的人。这是因为后者由于知识总量较少,反而能够下意识地以更加有机的方式整合的缘故。
对于中国学生来说,记忆知识已经成为习惯,所以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应当是纠正这种坏习惯。对于某些学生来说,有意识地“不去记忆”,在开始会很不适应。但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,这件事情总是非常快乐的, 因为“试着不去记住”总要比努力去记住”轻松的多 。 西方的知识体系是以一种逻辑性非常强的方式构造的,最强的是数学这样的学科,其次是 EECS 这样的学科。
我们来分析一下自己的大脑。对于正常人来说,最容易记住的是两类东西,第 一 类记忆是最近发生的事情,有的时候也叫做“短期记忆”;第 二 类记忆是事情的主干,它常常被称为诸如“要点”、“脉络”或“框架”。 先看前者,人们最近看过的知识,或者正在用的知识,会在头脑中形成短期记忆。这种记忆是自然形成的,不需要去刻意记忆。这种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,在消失的过程中剩下的东西就是后者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总是先忘掉最细枝末节的东西,然后再忘掉一些,最后只能记得事情大概的样子。
大自然创造了人类如此奇妙的大脑结构,你应当顺应这种结构,而不是对立。 如果你忘记了一些东西,一般来说因为你最近没有用它。你不需要为这种忘记而烦恼 – 既然最近没有用,那为什么要把它放在你大脑里呢。进一步,如果你凑巧将来永远用不到这些东西,那就更不用把它放进你的大脑里了。如果有一天你需要用到了,那么你只需要去文档中去把它查阅出来即可。如果那时你需要反复用到这些知识,你反复查阅的结果就是短期记忆再一次自然而然地形成了。我总是发现我的学生为忘记早先学过的知识而苦恼,他们会在空余时间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看书上较早前学习过的内容。而我在这个时候总是让他们把手中的书放到一边,把节省下的时间和脑力集中在接下来这一段所说的事情上。
你应当享受上面第一类记忆的忘记过程,你只需要确保你能够足够快地重建它就可以。 新的短期记忆的形成速度取决于你有多少第二类记忆。你头脑中的第二类记忆越丰富,那么你重建第一类记忆的速度就越快。 这就像河道网一样,当河道网(第二类记忆)越密布的时候,开闸放水的水流就越容易地覆盖整个灌区(重建第一类记忆)。第二类记忆一旦形成,就能够在你头脑中长久地保存下去,就像在枯水季的河道一样。我可以告诉你知识的脉络是什么,换言之,我可以告诉你第二类记忆的内容,但是你无法通过“记住这些东西”的手段来建立第二类记忆。简单地把写在黑板上的“知识的脉络”记住,只是形成了第一类记忆而已,过几天一样会忘掉。
第二类记忆的形成必须建立在深刻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。这才是“你自己的思想”,这样的思想才会具有生命力。你都需要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地将“写在纸上的第二类记忆”其融入到你自己的第二类记忆中。 我的课堂除了讲授具体的知识之外,更重要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完成这个过程。我从不吝惜花在这个环节上的时间。甚至可以这样认为,我讲授的具体知识,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在为第二类记忆的建立而储备必须的内容。在建立第二类记忆的过程中你完全不用担心忘记。你会发现,凡是你记不住的,都是本来就不需要记住的东西。
当你记住了什么,你很快就会忘掉;当你体会到了创造者的心境之时,你就不需要记忆了;当你领悟到其中的必然之后,你甚至不需要学习了 – 你会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精彩。
2012年6月6日 夜
本文使用 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4.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,转载请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