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符串也是一种数据类型,但比较特殊的是字符串存在一个编码问题,也就是我们怎么用计算机来表示相应的字符并存储。在编程语言中,我们经常会处理文本编码之间的转化问题,因为文本可能存在不同的编码,比如 ASCII、GBK、UTF-8 等等。

如果希望正确的处理文本,就必须了解字符的抽象概念。我们可以认为字符表示的是文本中的单个符号。更重要的是,一个字符不是一个字节。比如,"中"在文本中是一个字符,但它存储在计算机中时却不是一个字节。一个字符有许多表示方法,不同的表示方法会使用不同的字节数,这就是所谓的编码。字符就是文本中最小的单元

由于计算机是美国人发明的,因此,最早只有 127 个字母被编码到计算机里,也就是大小写英文字母、数字和一些符号,这个编码表被称为 ASCII 编码。但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之后,ASCII 编码已经不足以表示世界上的各种语言,于是后来便出现了 Unicode 编码。

Unicode 是一种编码规范, 用来统一表示世界上的各种语言。Unicode 只是规定如何编码,并没有规定如何传输和保存等等,因此 Unicode 编码有不同的实现方式,比如:UTF-8、UTF-16 。UTF-8 编码把一个 Unicode 字符根据不同的数字大小编码成 1-6 个字节,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编码成 1 个字节,汉字通常是 3 个字节,只有很生僻的字符才会被编码成 4-6 个字节。Unicode 以大家都认可的方式定义了一系列的字符,可以将其理解成一个字符数据库,每个字符都与唯一的数字关联,称为 code point。这样,英文大写字母 A 的 codepoint 是 U+0041,而欧元符号的 codepoint 是 U+20A0。一个文本字符串就是一系列的 code point,表示字符串中每个字符元素。

Python 由荷兰人 Guido van Rossum 于 1989 年发明,第一个公开发行版发行于 1991 年。Guido 在设计之初并没有关心编码问题(当时他也不知道后来会出现编码问题), 而且 Python 的诞生比 Unicode 标准发布的时间要早,因此 Python 默认编码在 Python3 之前是 ASCII。查看 Python 的默认编码:

>>> import sys
>>> sys.getdefaultencoding()
'ascii'

这么默认编码有什么用呢?如果你在 Python 中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时候,不指定编码方式,那么 Python 就会使用 defaultencoding

字符串在 Python 内部的表示是 Unicode 编码, 在 Python 内部使用两个字节来存储一个 Unicode。也就是 Python 在内存中统一使用 Unicode 编码存储字符数据,当需要保存到硬盘或者需要传输的时候,就转换为其他编码,比如 UTF-8。

在 Python2 中,字符串的类型有两种,即 str 和 unicode,他们都是 basestring 的子类。unicode 表示 Unicode 字符串(文本字符串),str 表示字节字符串(二进制数据),由 unicode 经过编码后的字节组成。也就是说:

  • str 存储的是已经编码后的字节序列,输出时看到每个字节用 16 进制表示,以\x开头。每个汉字会占用3个字节的长度。
  • unicode 是“字符”串,存储的是编码前的字符,输出时看到字符以\u开头。每个汉字占用一个长度。定义一个 Unicode 对象时,以 u 开头。

在 Python 中 Unicode 被视为是一种中间码,如果要在不同的编码间进行转化,通常是先将字符串解码(decode)成 Unicode 编码,再从 Unicode 编码(encode)成另一种编码:

  • decode: 的作用是将其他编码的字符串转换成 Unicode 编码,例如: name.decode(“GB2312”),表示将 GB2312 编码的字符串 name 转换成 Unicode 编码
  • encode: 的作用是将 Unicode 编码转换成其他编码的字符串例如,例如: name.encode(”GB2312“),表示 Unicode 编码的字符串 name 转换成 GB2312 编码

我们会在很多 Python 的源码文件的头部看到如下的声明:

# coding: utf-8

这表示声明源代码中的文本编码为 UTF-8,也就是告诉 Python 解释器将文件中的文本视为 UTF-8 编码的字符串,因此声明的编码应该与文件的编码保持一致。在代码中我们通常会处理一些其他来源的文本,比如网络,它们的编码不一定也是 UTF-8 的,因此就要进行编码转换。

Python 试图在字节串和字符串之间以不为人所察觉的方式进行转化。在不同的转换中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Python 会试图在字节串和 unicode 字符串直接进行转换。例如将字节串和 unicode 字节串连接到一起时。但是不使用 encoding 就在不同类型之间进行转换是没有意义的。所以 Python 依赖一个 默认编码,该编码由 sys.setdefaultencoding() 指定。在大多数平台上,默认的是 ASCII 编码。但对于所有转换,使用这种编码几乎都是错误的。如果不手动指定编码就调用 str() 或 unicode() ,或是函数以字符串作为参数,但传递的是其他类型的参数时,都会使用这个默认编码。这就是很多时候出现 UnicodeEncodeErrorUnicodeDecodeError 错误的原因,也就是 字符串对象互相转化时没有指定字符编码

例如,如果对 unicode 和 str 类型通过 + 拼接时,输出结果是 unicode 类型,相当于先将 str 类型的字符串通过 decode() 方法解码成 unicode 再拼接。此时如果解码时没有明确指明编码类型,可能会出现错误。

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是,调用 sys.setdefaultencoding() 将默认的编码设置为真正会用到的编码。但这样仅仅是将问题隐藏起来,虽然这样刚开始能解决一些文本处理问题。但缺乏实际可行性,因为许多应用,特别是网络应用,在不同的地方会使用不同的文本编码。

要注意的一点是,对 Unicode 进行编码和对 str 进行编码都是错误的。即不要对 str 使用 encode,不要对 unicode 使用 decode(事实上可以对 str 进行 encode 的,但不建议)。

下面是一些处理 Python 中字符编码的建议:

  • 所有文本字符串都应该是 unicode 类型,而不是 str 类型。
  • 若要将字节串解码成字符串,需要使用正确的解码,即 var.decode(encoding),如: var.decode('utf-8');将文本字符串编码成字节,使用 var.encode(encoding)。
  • 永远不要对 unicode 字符串使用 str() ,也不要在不指定编码的情况下就对字节串使用 unicode() 。
  • 当应用从外部读取数据时,应将其视为字节串,即 str 类型的,接着调用 .decode() 将其解释成文本。同样,在将文本发送到外部时,总是对文本调用 .encode()
  • 对标准流进行操作时,可以改变环境变量 PYTHONIOENCODING 的值来设置标准流的默认编码, sys.stdin.encodingsys.stdout.encoding 的值为期望的编码。

以上内容的讨论都仅限于 Python2,在 Python3 中已经修复了这些问题,可以正确的处理 unicode 和字符串。

参考资料: